10月9日,在华能西藏墨脱电力公司筹备处揭牌前,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为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献上了一条洁白的哈达。这哈达犹如一泓清纯的雅鲁藏布江水,承载着藏区人民的祝福与期盼,牵系着华能的光荣与责任。
继“十一五”援建拉萨、阿里两个过渡电源项目后,“十二五”期间,华能集团将按照与西藏自治区政府签订的电力援藏工作协议,重点解决墨脱县的电力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等工作和援建装机1万千瓦的芒康县觉巴水电站。未来2至3年,墨脱县将在华能的援建下建成小水电局域网示范县,当地547户、3306位居民将告别无电生活。
早在“十五”期间,华能集团就曾投入援藏资金1200余万元,建设羊八井地热电厂等电源点。据统计,2009年至2011年,华能累计向西藏支付3000万元援藏资金,用于西藏电力设备改造。截至今年9月,华能集团通过项目援藏、资金援藏、智力援藏、就业援藏等方式,在藏累计投资已超过100亿元。2005年至今,华能集团先后与自治区政府签订了三份能源领域战略协议,确定了双方近期与中长期合作内容。据了解,按照规划,至2020年,华能在藏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1000亿元,发电装机力争达到1000万千瓦。
作为全国首家电力援藏的国有发电企业,华能集团走的是一条将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自治区能源资源优势、企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环境维护治理紧密结合的“五位一体”援藏之路。据华能西藏公司总经理刘兴国介绍,未来华能将按照有效、有序、有度的原则,通过建设一批水电、新能源项目,彻底扭转西藏缺电局面,并加快藏电外送步伐,助力自治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走过拉萨、阿里,留下温暖与光明
11月9日,西藏南部海拔最高的乡村,浪卡子县白地乡杂塘村迎来了一件大事:村里上山收青稞的路在“强基富民”华能定点驻村工作队的援建下修通了。老乡说,这是村里祖祖辈辈最盼望的一条路,明年乡亲们就能开着拖拉机上山收青稞了。在这个海拔4500米的村庄,华能驻村工作人员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建起了饮用水处理系统、盖起了村公所,这座处在风口的村庄还第一次竖起了旗杆,今年国庆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在村庄上空冉冉升起。再过不久,华能集团将按照自治区部署,撤销杂塘村驻村工作队,组建墨脱镇、亚东镇援助工作队,严寒将至,驻村工作队还想在走之前再帮老乡们修修羊圈。
西藏电网多为小水电,秋冬季枯水期电力缺口大,2009年,自治区政府为此向国家能源局求援。华能集团得知此事后主动请缨,出资3.6亿元,无偿援建了拉萨10万千瓦、阿里1万千瓦两个应急过渡电源项目。其中,拉萨项目是西藏最大火电厂,建设周期仅用110天;阿里项目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火电厂,建设周期仅为4个月。华能集团在对所有援建机组进行了72小时试运行后,又进行了12小时持续大负荷试验,以确保设备在高海拔环境下出力稳定。拉萨项目于2010年藏历新年前实现全部机组投产,阿里项目于2010年8月27日投产,两个项目于9月25日正式移交西藏自治区和西藏电力公司,当年即为当地群众温暖过冬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让藏区百姓在冬季用上电,阳逻电厂、珞璜电厂、福州电厂三个承建单位克服了高原缺氧、青藏公路大修、雨雪冰冻等重重困难,完成了项目施工和设备运输,创造了“华能速度”,为后续电力援建探索了经验,在雪域高原缔造了电力建设新的奇迹。
不久前,华能西藏公司对拉萨、阿里过渡电源项目做了回访,目前两个项目机组运行稳定、状态良好,机组年均利用小时均接近2800小时,彰显了“华能质量”。
走进藏木,叩开西藏水电之门
西藏水能资源理论储量为2亿千瓦,居全国之冠,开发西藏水能资源,实施“藏电外送”,不仅将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从解决能源可持续供应和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看,还可为全国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作出贡献。2010年,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装机51万千瓦、总投资85亿元的华能藏木水电站开工建设。藏木水电站地处西藏山南加查县,是雅江干流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规划5级电站的第4级,上游衔接华能街需水电站,下游为华能加查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干流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项目、西藏目前在建的唯一大型水电项目。
作为西藏“十二五”重点工程,藏木水电站的开工建设不仅让自治区人民充满期待,也让中国水电界激动不已。53岁的王小江原是西藏自治区电力建设总公司的总工程师,在访问藏木施工现场时,只此一见就不愿离开;从事过三峡、南水北调、大渡河等项目开发的唐孟军,如今每日都会在大坝施工现场巡视;曾参建过西藏羊湖、满拉水利枢纽、直孔、雪卡等电站的阙志明在这里步入了西藏水电开发的第20个年头;80后清华水电男――白杨,毕业后也选择了这里,他说:“雅鲁藏布江是水电人都朝圣的地方,建设雅江第一座水电站是历史的荣耀,而打造示范工程、窗口工程、国优工程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奋斗目标”。
2012年10月20日,藏木水电站单日浇筑工程混凝土7049立方米;11月份,项目成功完成混凝土浇筑14.6万立方米,创下了西藏境内水电工程混凝土单日、单月浇筑量的新纪录。藏木水电站副总经理李小联告诉记者:“如果放在内地,藏木水电站只是一个再常规不过的项目,但在海拔3300米、昼夜温差超过20摄氏度的西藏高原,坚持全年施工,从材料运输,到现场施工,许多问题前所未有,这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一次极具开创性的工程实践。”
在藏木水电站开发建设过程中,藏木水电人发挥聪明才智,攻克重重高原水电建设技术难关,大幅提升了工程可靠性,进一步保护了高原生态,并累计节约工程投资3亿元,为高原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藏木水电站预计2014年底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并入藏中电网。藏木水电站的建设,不仅将极大缓解藏中地区用电紧张局面,也将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项目开工至今,已累计缴纳各项税费9200万元,极大地增加了当地税收。
在位于加查县的藏木水电站居住区里,记者体验到了的太阳能供热系统带来的如春室温和温暖的盥洗用水。这套可年节约电费260万余元的系统得到了多位自治区领导的肯定,为西藏太阳能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藏木水电站所在的加查县是鼠疫、牛蹄疫等疫病高发区,电站配套建设的现代化垃圾回收处理项目和饮用水处理项目投入使用后,惠及周边村镇,大大改善了周边藏胞的卫生条件,提高了生活水平。此外,华能集团结合工程需要,资助地方约1.7亿元,整修省道306线,大大提升了当地居民出行的安全性。藏木水电站的建设还为当地藏族群众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万余人次务工机会,增加了藏民收入。
结合项目建设,华能集团先后组建了浪卡子县白地乡杂塘村、加查县拉绥乡玛罗村、芒康县当佐村等驻村工作队,在当地开展了送书、送报、送藏民游北京等活动,主题文艺晚会、趣味运动会等文化惠民和维稳工作,积极维护藏区稳定。累计投资2.21亿元,开展改善供电设施、提升办学条件、推广农业技术、援建村公所、修建道路水渠等一系列强基富民工作,改善了当地藏胞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老百姓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好评。
在有序开发雅江中段水电资源的同时,华能还在林芝地区成立了华能雅江水电开发办公室,筹备建设集流域管理、电站集控、职工生活、中转接待于一体的华能林芝水电基地。此外,澜沧江西藏段水电资源开发工作,以及将进一步解决阿里地区供电问题的阿青水电项目也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走向墨脱,点亮“宝莲灯”
如果说,在阿里援建电源项目是点亮云端的灯火,那么华能在墨脱的事业,则是联通花蕊、点亮这盏高原“宝莲灯”。
11月15日,车行两天,华能墨脱电力筹备处综合管理部主任赵国君与四位同事终于穿过了海拔3700米的嘎隆拉隧道,墨脱县近在咫尺。由于昨夜整晚降雪,前方路上的雪已积了半尺厚,路遇车辆侧翻,公路临时阻断,他们只能走便道,100公里的路,越野车只能依靠手刹制动前行,车子不断在狭窄的山路上发生侧滑。当车子驶进墨脱县,“能活着进来,真的很幸运”,赵国君此时才终于松了口气。墨脱在藏语里是“莲花”的意思,不仅由于这里的地貌形似莲花,大抵也因为进入这里的旅程历尽艰险,颇有禅意。
墨脱县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地处雅江下游、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都在该县境内。此次是赵国君第一次进入墨脱,在他眼中,这方藏区信徒顶礼膜拜的净土、万千驴友为之神往的圣地同样魅力独具。周边三五千米的高峰借欧刀吴斧层层雕琢出花瓣,一片海拔不足千米的平原宛若莲蓬,水汽长期盘踞于此,使这里成为西藏最温暖、最湿润、生态环境最完好的地方。
墨脱县区面积3.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仅1.5万人,以门巴族和珞巴族为主,目前仍有2300人生活在无电区,1000余人季节性断电,因此妥善解决供电问题对边境区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墨脱现有9座孤网运行的小(微)水电站,总装机1845千瓦,其中8座带病工作、1座损坏。华能集团规划用2年左右时间,在墨脱建设装机5000千瓦的亚让水电站、110千瓦的甘登水电站及12座微型电站,并构建墨脱局域电网,培养专业运营人员,系统、全面地解决当地无电、缺电问题。工程计划于明年正式动工,投运后,华能还将每年补贴资金,支持电站和电网运行。
这项任务有多艰巨,墨脱筹备处副总工程师贾冬非常清楚,11月9日,他与西藏规划院的专家刚刚实地勘察过亚让水电站的规划坝址。他们在湿滑、阴暗的原始密林中穿行6小时,一路上有人崴脚、有人落水、有人被毒草划伤,一众人身上挂满蚂蝗才来到坝址。贾冬说:“墨脱县内各村分布十分分散,在这个西红柿从外界运到县城都要卖20元一斤的地方建设水电站,大概只有具备极大历史使命感的中央企业才能做到”。
再过不到一个月,大雪封山,进墨脱的公路就要进入为期半年的封路期。墨脱筹备处的人想赶在此前请成都规划院的专家到坝址看看,考察一下有没有优化设计的可能性。这一冬,筹备处的十来个人就打算在墨脱跟当地老乡们一起过年了。
援藏就是要急自治区政府之所急,就是要把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人民的关怀和温暖尽早送达藏区,切实解决百姓们最实际的困难,千方百计想办法,再难再苦也不计较。这些天,筹备处主任卢道辉都在奔波着墨脱的项目移交事宜。目前,自治区已将亚让电站移交华能。
除墨脱项目外,“十二五”期间,华能集团还规划在有“西藏的东南大门”、“茶马古道进藏第一站”之称的芒康县修建装机1万千瓦的觉巴水电站,项目预计于2015年建成投产,届时4718户、3.4万余人口无电可用的状况将得到解决,约5万人口的用电情况将得到改善。
大业待英才。2012年,华能西藏公司下属子公司从一个扩至四个。华能西藏公司党组书记陈其伟认为,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他常说,投身西藏就要弘扬华能精神,端正工作风气,坚持高起点和高标准,无私奉献自我。
早些年,一首叫《走进西藏》的歌曾在中国广为传唱。歌中唱到:“走进西藏,也许能发现理想。走进西藏,也许能看见天堂。”在西藏,你会发现怎样的理想,又将看到怎样的天堂?或许只有亲身走进,你才会知道。
我们期待着,天堂更加美好,理想终成现实。
文/ 王子鹏
继“十一五”援建拉萨、阿里两个过渡电源项目后,“十二五”期间,华能集团将按照与西藏自治区政府签订的电力援藏工作协议,重点解决墨脱县的电力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等工作和援建装机1万千瓦的芒康县觉巴水电站。未来2至3年,墨脱县将在华能的援建下建成小水电局域网示范县,当地547户、3306位居民将告别无电生活。
早在“十五”期间,华能集团就曾投入援藏资金1200余万元,建设羊八井地热电厂等电源点。据统计,2009年至2011年,华能累计向西藏支付3000万元援藏资金,用于西藏电力设备改造。截至今年9月,华能集团通过项目援藏、资金援藏、智力援藏、就业援藏等方式,在藏累计投资已超过100亿元。2005年至今,华能集团先后与自治区政府签订了三份能源领域战略协议,确定了双方近期与中长期合作内容。据了解,按照规划,至2020年,华能在藏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1000亿元,发电装机力争达到1000万千瓦。
作为全国首家电力援藏的国有发电企业,华能集团走的是一条将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自治区能源资源优势、企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环境维护治理紧密结合的“五位一体”援藏之路。据华能西藏公司总经理刘兴国介绍,未来华能将按照有效、有序、有度的原则,通过建设一批水电、新能源项目,彻底扭转西藏缺电局面,并加快藏电外送步伐,助力自治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走过拉萨、阿里,留下温暖与光明
11月9日,西藏南部海拔最高的乡村,浪卡子县白地乡杂塘村迎来了一件大事:村里上山收青稞的路在“强基富民”华能定点驻村工作队的援建下修通了。老乡说,这是村里祖祖辈辈最盼望的一条路,明年乡亲们就能开着拖拉机上山收青稞了。在这个海拔4500米的村庄,华能驻村工作人员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建起了饮用水处理系统、盖起了村公所,这座处在风口的村庄还第一次竖起了旗杆,今年国庆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在村庄上空冉冉升起。再过不久,华能集团将按照自治区部署,撤销杂塘村驻村工作队,组建墨脱镇、亚东镇援助工作队,严寒将至,驻村工作队还想在走之前再帮老乡们修修羊圈。
西藏电网多为小水电,秋冬季枯水期电力缺口大,2009年,自治区政府为此向国家能源局求援。华能集团得知此事后主动请缨,出资3.6亿元,无偿援建了拉萨10万千瓦、阿里1万千瓦两个应急过渡电源项目。其中,拉萨项目是西藏最大火电厂,建设周期仅用110天;阿里项目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火电厂,建设周期仅为4个月。华能集团在对所有援建机组进行了72小时试运行后,又进行了12小时持续大负荷试验,以确保设备在高海拔环境下出力稳定。拉萨项目于2010年藏历新年前实现全部机组投产,阿里项目于2010年8月27日投产,两个项目于9月25日正式移交西藏自治区和西藏电力公司,当年即为当地群众温暖过冬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让藏区百姓在冬季用上电,阳逻电厂、珞璜电厂、福州电厂三个承建单位克服了高原缺氧、青藏公路大修、雨雪冰冻等重重困难,完成了项目施工和设备运输,创造了“华能速度”,为后续电力援建探索了经验,在雪域高原缔造了电力建设新的奇迹。
不久前,华能西藏公司对拉萨、阿里过渡电源项目做了回访,目前两个项目机组运行稳定、状态良好,机组年均利用小时均接近2800小时,彰显了“华能质量”。
走进藏木,叩开西藏水电之门
西藏水能资源理论储量为2亿千瓦,居全国之冠,开发西藏水能资源,实施“藏电外送”,不仅将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从解决能源可持续供应和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看,还可为全国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作出贡献。2010年,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装机51万千瓦、总投资85亿元的华能藏木水电站开工建设。藏木水电站地处西藏山南加查县,是雅江干流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规划5级电站的第4级,上游衔接华能街需水电站,下游为华能加查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干流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项目、西藏目前在建的唯一大型水电项目。
作为西藏“十二五”重点工程,藏木水电站的开工建设不仅让自治区人民充满期待,也让中国水电界激动不已。53岁的王小江原是西藏自治区电力建设总公司的总工程师,在访问藏木施工现场时,只此一见就不愿离开;从事过三峡、南水北调、大渡河等项目开发的唐孟军,如今每日都会在大坝施工现场巡视;曾参建过西藏羊湖、满拉水利枢纽、直孔、雪卡等电站的阙志明在这里步入了西藏水电开发的第20个年头;80后清华水电男――白杨,毕业后也选择了这里,他说:“雅鲁藏布江是水电人都朝圣的地方,建设雅江第一座水电站是历史的荣耀,而打造示范工程、窗口工程、国优工程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奋斗目标”。
2012年10月20日,藏木水电站单日浇筑工程混凝土7049立方米;11月份,项目成功完成混凝土浇筑14.6万立方米,创下了西藏境内水电工程混凝土单日、单月浇筑量的新纪录。藏木水电站副总经理李小联告诉记者:“如果放在内地,藏木水电站只是一个再常规不过的项目,但在海拔3300米、昼夜温差超过20摄氏度的西藏高原,坚持全年施工,从材料运输,到现场施工,许多问题前所未有,这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一次极具开创性的工程实践。”
在藏木水电站开发建设过程中,藏木水电人发挥聪明才智,攻克重重高原水电建设技术难关,大幅提升了工程可靠性,进一步保护了高原生态,并累计节约工程投资3亿元,为高原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藏木水电站预计2014年底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并入藏中电网。藏木水电站的建设,不仅将极大缓解藏中地区用电紧张局面,也将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项目开工至今,已累计缴纳各项税费9200万元,极大地增加了当地税收。
在位于加查县的藏木水电站居住区里,记者体验到了的太阳能供热系统带来的如春室温和温暖的盥洗用水。这套可年节约电费260万余元的系统得到了多位自治区领导的肯定,为西藏太阳能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藏木水电站所在的加查县是鼠疫、牛蹄疫等疫病高发区,电站配套建设的现代化垃圾回收处理项目和饮用水处理项目投入使用后,惠及周边村镇,大大改善了周边藏胞的卫生条件,提高了生活水平。此外,华能集团结合工程需要,资助地方约1.7亿元,整修省道306线,大大提升了当地居民出行的安全性。藏木水电站的建设还为当地藏族群众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万余人次务工机会,增加了藏民收入。
结合项目建设,华能集团先后组建了浪卡子县白地乡杂塘村、加查县拉绥乡玛罗村、芒康县当佐村等驻村工作队,在当地开展了送书、送报、送藏民游北京等活动,主题文艺晚会、趣味运动会等文化惠民和维稳工作,积极维护藏区稳定。累计投资2.21亿元,开展改善供电设施、提升办学条件、推广农业技术、援建村公所、修建道路水渠等一系列强基富民工作,改善了当地藏胞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老百姓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好评。
在有序开发雅江中段水电资源的同时,华能还在林芝地区成立了华能雅江水电开发办公室,筹备建设集流域管理、电站集控、职工生活、中转接待于一体的华能林芝水电基地。此外,澜沧江西藏段水电资源开发工作,以及将进一步解决阿里地区供电问题的阿青水电项目也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走向墨脱,点亮“宝莲灯”
如果说,在阿里援建电源项目是点亮云端的灯火,那么华能在墨脱的事业,则是联通花蕊、点亮这盏高原“宝莲灯”。
11月15日,车行两天,华能墨脱电力筹备处综合管理部主任赵国君与四位同事终于穿过了海拔3700米的嘎隆拉隧道,墨脱县近在咫尺。由于昨夜整晚降雪,前方路上的雪已积了半尺厚,路遇车辆侧翻,公路临时阻断,他们只能走便道,100公里的路,越野车只能依靠手刹制动前行,车子不断在狭窄的山路上发生侧滑。当车子驶进墨脱县,“能活着进来,真的很幸运”,赵国君此时才终于松了口气。墨脱在藏语里是“莲花”的意思,不仅由于这里的地貌形似莲花,大抵也因为进入这里的旅程历尽艰险,颇有禅意。
墨脱县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地处雅江下游、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都在该县境内。此次是赵国君第一次进入墨脱,在他眼中,这方藏区信徒顶礼膜拜的净土、万千驴友为之神往的圣地同样魅力独具。周边三五千米的高峰借欧刀吴斧层层雕琢出花瓣,一片海拔不足千米的平原宛若莲蓬,水汽长期盘踞于此,使这里成为西藏最温暖、最湿润、生态环境最完好的地方。
墨脱县区面积3.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仅1.5万人,以门巴族和珞巴族为主,目前仍有2300人生活在无电区,1000余人季节性断电,因此妥善解决供电问题对边境区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墨脱现有9座孤网运行的小(微)水电站,总装机1845千瓦,其中8座带病工作、1座损坏。华能集团规划用2年左右时间,在墨脱建设装机5000千瓦的亚让水电站、110千瓦的甘登水电站及12座微型电站,并构建墨脱局域电网,培养专业运营人员,系统、全面地解决当地无电、缺电问题。工程计划于明年正式动工,投运后,华能还将每年补贴资金,支持电站和电网运行。
这项任务有多艰巨,墨脱筹备处副总工程师贾冬非常清楚,11月9日,他与西藏规划院的专家刚刚实地勘察过亚让水电站的规划坝址。他们在湿滑、阴暗的原始密林中穿行6小时,一路上有人崴脚、有人落水、有人被毒草划伤,一众人身上挂满蚂蝗才来到坝址。贾冬说:“墨脱县内各村分布十分分散,在这个西红柿从外界运到县城都要卖20元一斤的地方建设水电站,大概只有具备极大历史使命感的中央企业才能做到”。
再过不到一个月,大雪封山,进墨脱的公路就要进入为期半年的封路期。墨脱筹备处的人想赶在此前请成都规划院的专家到坝址看看,考察一下有没有优化设计的可能性。这一冬,筹备处的十来个人就打算在墨脱跟当地老乡们一起过年了。
援藏就是要急自治区政府之所急,就是要把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人民的关怀和温暖尽早送达藏区,切实解决百姓们最实际的困难,千方百计想办法,再难再苦也不计较。这些天,筹备处主任卢道辉都在奔波着墨脱的项目移交事宜。目前,自治区已将亚让电站移交华能。
除墨脱项目外,“十二五”期间,华能集团还规划在有“西藏的东南大门”、“茶马古道进藏第一站”之称的芒康县修建装机1万千瓦的觉巴水电站,项目预计于2015年建成投产,届时4718户、3.4万余人口无电可用的状况将得到解决,约5万人口的用电情况将得到改善。
大业待英才。2012年,华能西藏公司下属子公司从一个扩至四个。华能西藏公司党组书记陈其伟认为,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他常说,投身西藏就要弘扬华能精神,端正工作风气,坚持高起点和高标准,无私奉献自我。
早些年,一首叫《走进西藏》的歌曾在中国广为传唱。歌中唱到:“走进西藏,也许能发现理想。走进西藏,也许能看见天堂。”在西藏,你会发现怎样的理想,又将看到怎样的天堂?或许只有亲身走进,你才会知道。
我们期待着,天堂更加美好,理想终成现实。
文/ 王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