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发电

国电燃料公司突出“三个转变”实现提质增效新突破

2018-01-18 00:00:00

  2017年是燃料公司经营和服务并重转型的第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燃料公司积极贯彻集团公司“一五五”发展战略和提质增效工作部署,克服了煤炭资源紧张、市场错综复杂等诸多困难,注重抓管理防风险、抓经营创效益、抓难点求突破,突出“三个转变”,即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人为随意型向制度规范型转变、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公司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经营业绩节节攀升,取得了自2013年以来最好业绩,保持了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公司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改变了过去重规模轻质量、重数量轻效益的做法,不断增强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多措并举,积极创效。一是加大市场煤采购力度,在落实大矿长协煤基础上,公司领导带队赴山西、陕西、内蒙等产煤省,积极寻找新的煤炭资源和相对稳定的煤炭客户,市场煤采购量占全年的一半,为公司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加强市场研判,深入港口、煤矿调研,坚持每天有信息、每周有分析、每月有总结,积极开展煤炭市场信息咨讯服务,不断增强市场预判的前瞻性、准确性;坚持每季度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因企施策,专题会诊,集体研讨,研究制定“一企一策”扭亏增盈措施,取得明显效果。三是加大外部市场开拓力度,克服煤炭供应紧张,销售量、运输量同比下降的不利局面,积极拓宽销售渠道,抢占市场份额,经受住了市场考验,取得了所有单位超进度、各板块全部盈利的可喜经营业绩。四是坚持科学营销、智慧营销,精打细算,挖潜增效,紧跟煤炭市场变化节奏,及时调整经营决策,狠抓吨煤利润、库存跌损和成本控制,力求经营效益最大化。全年吨煤销售和运输利润分别同比增加2.8元和6元。
从人为随意型向制度规范型转变。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增强制度落实执行的程序性、严肃性和约束性,形成了依法经营、按章办事的良好氛围,企业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加强建章立制。按照全面规划、分类梳理、问题导向、有序推进的原则,根据公司经营管理变化形势及时更新完善,加强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先后建立和完善了“三重一大”决策、综合计划、合同审核、资金支付、阳光采购、绩效考核、履职待遇等40多项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管控流程,规范了公司经营管理,提升了公司制度管控和科学治理水平。二是强化依法治企。认真贯彻“法治国电”精神,广泛开展“学案例、促管理”法治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普法宣传教育,广大干部员工规矩意识、廉洁意识明显增强。完善所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严格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标准制定,强化重大决策、授权委托、经济合同等法律审核把关,积极开展重大法律风险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各类法律纠纷,进一步加强了内部管理和控制力。三是狠抓制度执行力。把从严落实各项制度作为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的重要内容,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执行制度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对执行制度不严的单位和个人勒令限期整改,对违反制度的严肃追责,增强制度刚性约束,提升了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执行制度的意识,进一步提升了制度执行力。2017年,公司党委对应收账款问题严重的重点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收回,并对一名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行政降职处理。
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瞄准公司管理短板和薄弱环节,积极创新管理模式,精准施策,多管齐下,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一是建立月度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强化计划管理和过程管控,细化分解年度计划重点指标,涵盖公司系统月度经营计划、合同管理、大额资金使用、两金压降、低效无效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加强跟踪督导,注重问题剖析,及时纠偏整改、通报预警,形成了计划、管控、督导、激励的闭环管理体系,推动了目标责任落实。二是建立合同审核体系。坚持增效益和防风险并重,发挥业务、财务、法律等职能作用,严格审查所属单位“三重一大”决策程序、供应商资质、吨煤利润、付款方式等合同重要内容;狠抓赊销与预付管理,严格审批程序,特别是对赊销超出回款时限的合同,增加了支付资金成本的条款,确保每次经营都有效益无风险。三是建立季度绩效考核体系。坚持问题导向、考在平时,根据月度综合计划重点指标完成情况,实施精准考核,强化了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过程管控和执行监督,加大考核兑现落实力度,量化业绩,上下联动,突出差异化奖罚,做到考核全过程、全覆盖,激发了广大员工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四是完善阳光采购管理体系。积极贯彻集团公司“四个集中管控”要求,坚持现货煤炭采购全部在阳光采购平台运作,加强对所属单位煤炭采购每个环节的管控,对供应商资质、最高限价管理等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进一步防范了廉洁风险,降低了采购成本,从源头上堵塞了管理漏洞。五是强化资金安全管理。加大两金压降力度,建立应收账款督导和周报告制度,对重点单位定期现场督导,采取法律途径强力推进。密切关注大额资金流向,深化资金平衡会制度,加强资金安全检查,实行资金余额日监控管理等,有效防范了资金安全风险。建立资金安全应急保障机制,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完成了各金融机构授信接续工作,确保了资金链安全。(李立波)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